n130712

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这两天日子不好过,不仅是乌军在战场上节节失利,而且乌克兰国内爆

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这两天日子不好过,不仅是乌军在战场上节节失利,而且乌克兰国内爆发了自2022年以来的大规模抗议活动。 此次乌克兰抗议活动的导火索是泽连斯基签签署的一个法案:把国家反腐局(NABU)和特别反腐检察官办公室(SAPO)的权力,收归自己任命的总检察长管。 泽连斯基的这种做法是想大权独揽,但他这么做却把2014年“基辅广场革命”换来的重要成果给打没了。NABU自2015年成立以来,就堪称乌克兰反腐战场上的“特种部队”,专门盯着高官显贵的腰包。 可泽连斯基这招“权力收编”,直接让反腐机构成了没牙的老虎。法案规定总检察长能叫停NABU的调查,还能把SAPO的案子转给其他检察官。 可就在法案通过前三天,国家安全局突然突袭NABU总部,抓走两名员工,罪名是“通俄”。这种操作,让人不禁怀疑:到底是清除内鬼,还是杀鸡儆猴? 抗议现场的画面堪称“乌克兰版《权力的游戏》”。1500多名抗议者举着“泽连斯基是魔鬼”的标语,在总统府外喊哑了嗓子。 有意思的是,人群里混着不少退伍军人,他们举着“我们在前线卖命,你在后方捞钱”的牌子,把战场失利和反腐丑闻捆在一起炮轰。 这种场景让人想起2014年的“广场革命”,当时民众也是在同一个广场推翻了亚努科维奇,如今历史似乎在重演,只不过主角换成了曾经的“反腐英雄”。 国际社会的反应更是让泽连斯基头疼。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直接打电话质问,德国外长警告“限制反腐机构会阻碍入盟”。 要知道,乌克兰为了加入欧盟,这几年可没少在反腐上刷“存在感”,光NABU就处理了3000多起案件,追回赃款折合人民币超过50亿元。 更现实的是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放话,法案不撤回,下一笔50亿美元的贷款就“难产”。这对每月军费开支高达50亿美元的乌克兰来说,无异于断粮。 泽连斯基的政治赌局背后,藏着更深层的权力博弈。法案通过时,263名议员投了赞成票,其中不少人正被NABU调查。 讽刺的是,泽连斯基2019年靠“反腐斗士”人设上台,现在却被民众骂作“新沙皇”。这种人设崩塌的速度,比乌军在巴赫穆特的防线崩溃还快。 前线战事吃紧和后方民心流失形成恶性循环。乌军士兵在战壕里啃发霉的面包,后方权贵却在倒卖欧盟援助的燃油,这种对比让士气跌到冰点。 不仅如此,西方援助还开始出现“缩水”迹象,美国国会最近把对乌军援从每月30亿美元砍到20亿,理由是“需要看到反腐进展”。 归根结底,这场危机的本质,是泽连斯基试图用集权手段应对战时困境,却低估了民众对腐败的容忍底线。在乌克兰,腐败就像慢性毒药,平时不显山露水,一旦遇到压力就会爆发。 2022年战争爆发时,民众为了团结暂时搁置争议,现在三年过去,战场僵局和生活困苦让耐心耗尽。 法案只是导火索,真正引爆的是积压已久的不满——凭什么前线士兵流血,后方官员却能躺着数钱?